Home 企劃專文 Radiohead 的烏托邦

Radiohead 的烏托邦

1683
3

「烏托邦」一詞,意指為「理想國」,而這樣的思想理論也衍生出「反烏托邦」的概念,進而成為更多創作的題材。像是Radiohead 無論在音樂的主體上_,連同專輯或者MV等視覺上都俱有明顯的「反烏托邦」的思想。「反烏托邦」多為讚頌著科技文明的高度、完美的社會制度,但其中卻同時透露著人性的脆弱與彷徨,每每主人翁在故事中總會面對巨大無情的冷酷異境。

但標題為「Radiohead 的烏托邦」並不是「Radiohead 的反烏托邦」原因是:在Radiohead 所散發出的憂鬱精神之下,以他們時而自溺,時而冷酷的視角看去,彷彿歌曲中所唱道的,便是他們眼裡所見的世界、當資科技、民主、資本主義進化到最終時,未來將是如此冷酷窘迫……。這就是他們所預期的「烏托邦」。

Radiohead 獨特的世界觀分散在眾多歌曲或者視覺的表現上,描繪著不久的將來面貌:冰冷而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便是《Idioteque》。這首歌是收錄在Radiohead第四章錄音室專輯《 KID A》當中的曲目。全曲中沒有傳統樂器的演出,皆由電子合成器伴奏,散發出一股冷洌的「科技感」,讓我聯想到小說《我們》裡面所描寫以大型玻璃管演奏出的聲響。由精準、制式的節奏貫穿全曲,再搭配Thom的歌聲開始述說他們對於未來世界所產生的臆想。

光是從歌名「Idioteque」來看就能做出許多解釋,發音接近於idiotic (白癡愚笨的)以外,還可以解釋成「idiot-teque」,反科技的寓意,象徵著過高的文明最終將會崩塌倒下。再搭配上詭譎的歌詞後,就成了一首批判人類科技的歌曲。

Radiohead 有許多歌曲都強烈反映著科技帶來的恐懼感,像是收錄在專輯《 Hail To The Thief》的歌曲《 2+2=5》就與反烏托邦的經典小說《1984》的理念相近。《Idioteque》的色彩類似另一本曾被法國電影大師楚浮拍成電影的反烏托邦小說《 華氏451度》,或者是電影《 2001: 太空漫遊》、《THX 1138》、《銀翼殺手》、《人類之子》等等。這些作品都是呈現出未來文明的先進及冰冷、並凸顯出人類的弱小與恐懼的一面來作出批判與諷刺。

歌詞中 Thom 以一種廣播呼告般的口吻唱著:「Who’s in the bunker? Women and children first」。開始建構出一個接近末日的異境,未來的人類紛紛重回穴居的狀態,靠著錯綜地鐵互相遷徙。而歌曲中那強力的電子節奏就像是地鐵月台那規律的警示燈閃爍?,等待末日列車的到來。

後面 Thom 更唱道:「Ice age coming, Ice age coming」以及「this is really happening happening」。似乎是預告?未來世界也將重返冰河時期,在地底下被更為冰冷的科技所支配……。

文/Bluntt

 

park3

 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