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Artist/Works Bob Dylan 與模糊的六零年代

Bob Dylan 與模糊的六零年代

2574
2
Bob Dylan

也許,在談論 Bob Dylan 之前,我們每個人都該問自己一個問題:「我了解的是 Bob Dylan,還是 Bob Dylan 的歌?」,Bob Dylan 就如同他一襲黑色的裝扮一樣神秘,就我所知,Bob Dylan 並沒有在任何公開場合坦誠的表率自己任何的政治立場;然而,我們卻從他的歌曲裡,聽到了屬於那一個年代的反抗聲音,聽到了明確的政治思想和立場。

Bob Dylan

當年的 Bob Dylan 是在怎樣的心境下,從冰天雪地的明尼蘇達州,來到紐約格林威治村,並且成為抗議歌手的象徵呢?
其實 Dylan 原本的目的地並不是紐約,而是芝加哥,但是他心裡一直有一種欲望,想見一見他的偶像 – Woody Guthrie ,因此買了張灰狗巴士的車票來到了紐約格林威治村,從他到來的那一天開始,民謠、抗議歌曲的歷史從那一刻就要開始被改寫,而 Bob Dylan 一生難以定位的形象,也從那天開始纏繞著所有人。

1963年,《The Freewheelin’ Bob Dylan》的發行,震驚了全世界,一個22歲怯生生的小伙子,帶著那嘶啞、稱不上好聽的嗓音,唱著〈Blowin’ In The Wind〉,問著世界:

「…..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/一個人得仰望幾次
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/才能看見藍天
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/一個人得有多少耳朵
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/才能聽見人們的哭泣
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/還得多少人死亡
‘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/他才能明白已有太多人死去
The answer, my friend, is blowing in the wind/答案啊!朋友,就飄在風裡…..」

然後 Dylan 又唱了〈Master of War〉、〈Hurricane〉、〈A Hard Rain’s A-Gonna Fall〉、〈The Death of Emmett Till〉、〈Oxford Town〉,數也數不完的抗議歌曲、社會議題歌曲;在那個年代,美國處於一個曖昧不明、動盪不安、社會價值大幅變動的世代裡,冷戰、核子威脅、民權意識高漲、女性爭取權益、黑人爭取權益,有著太多太多的社會議題可以發揮、可以探討,而 Dylan 就抓住了時代這樣的靈魂,唱出他心裡的所有思想和意念。

即使, Bob Dylan 唱了這麼多的歌曲,曲曲切中議題,但 Bob Dylan 卻從未將自己定位成一個「抗議歌手」,;甚至,他討厭人們這樣定位他。嚴格講起來, Bob Dylan 的「抗議生涯」只有1962-1965年這段期間,這段時間他所寫的歌幾乎每一首都符合當時的各種議題,然而,我們該問的是:「 Dylan 是為了這些事情而寫歌?還是他只是想唱出自己的想法?」,比起 Dylan ,民謠天后 – Joan Baez 幾乎出現在所有抗議的場合,時至今日,她仍然拒絕繳稅給政府,原因在於她認為稅金都被拿去購買、研發武器。

Joan Baez

那麼, Dylan 到底是為了甚麼而唱?

Bob Dylan 曾經在1964年的專輯《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》製作過程裡接受訪問時說過:「…我只想從我的內在出發寫歌…我並不屬於任何一場運動的一部分…」,在 Dylan 的自傳《搖滾記》裏頭,他更是說到:「要寫出這些歌,你必須具有支配精神的力量。我已經做過一次,而一次已經夠了。」, Dylan 在遙遠的60年代後期,已經悄悄的脫下眾人強加在他身上的外衣和形象, Dylan 始終想要做回自己。

回到 Bob Dylan 傳奇的開頭,他本來就只是想要來看一看他的偶像 Woody Guthrie ,並且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唱歌,以及靠著自己想唱的歌曲成為一名歌手,然而,該說 Bob Dylan 幸運或者不幸運,他正好搭上了那一班通往「偉大抗議歌手」的列車,當他一踏上,那列車像子彈般的將他直送天際,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他,但,是否有人曾詢問過 Dylan :「這真的是你想成為的人嗎?」,時代賦予 Dylan 太多的頭銜與意義,然而 Dylan 或許打從心底就不想要這些,而只想要唱自己想唱的歌、寫下自己的想法當作詞、把自己對於事件的理解唱給大家聽,也許, Dylan 要的就只是如此單純;又或者所有的答案,都隱藏在 Dylan 那一襲黑色的裝扮下,或是漆黑、深不見底的墨鏡背後。

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 Bob Dylan 在太多太多的人心中,永遠是那個敢於向世界發問的怯生生年輕人。

[youtube youtubeurl=”PYF8Y47qZQY” ][/youtube]

文/Vincent

圖片來源:Johannasvisions/The Guardian/Oztypewriter/AllMusic

2 COMMENTS

發表迴響